挥发性有机物 (VOCs)治理行业分析报告——政策环境分析

上传日期:2023-12-06 浏览次数:123 返回列表>>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策对 VOCs 治理产业至关重要。美国是在 1990 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提出“许可证计划”,要求各州执行排放许可制度,并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收费。此后其 VOCs 治理迅速进入市场化进程,减排效果也非常明显(该规定实施后,石化和化工企业VOCs 排放量分别降低 63%和 56%)。与欧美相比,目前我国VOCs 政策与控制多有不足。迄今,尚未对 VOCs 排放进行系统监测,法律上也未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然而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VOCs 的防治也逐步从无到有,从有到“深”,特别是近几年,VOCs 的防治被政府正式提上日程。2013 年,环保部制定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这也意味着国家在全面开展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中,会将VOCs 污染纳入其中,这是科学开展VOCs 污染治理的基础,有力的推进了VOCs的防治工作。目前,国家正在制定中的政策有《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技术指南》以及《重点行业 VOCs 减排核算技术指南》,预计未来几年内VOCs 污染排放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规范和控制。在大气十条中,除了提到要适当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以外,还要求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特别是近日财政部、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规定自 2012年10月1号起开始对 VOCs 征收排污费。政策遇到拐点期。


       政策环境

01.png

02.png


       目前我国VOCs治理产值为40亿元左右,总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VOCs 政策法规相对滞后,排放标准尚不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大气环境管理的根本依据,但并未对 VOCs 管理和控制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在最高法层面缺乏对企业VOCs排放控制的有力约束。在行业标准制定上,我国也明显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数量总体偏少,我国现行标准中对室内空气和室内建筑用材的 VOCs 限制较多,其他工艺行业标准很少: 监控的气体种类偏少,VOCs 种类超过 300 种,但我国仅对其中几十种做出过限定; 部分标准仅对 VOCs 采取总量控制,并没有给出单项控制值,如《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储油库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等:同类气体排放限值要求远低于欧盟和美国。


       2、我国VOCs 监测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监测数据。目前,我国尚未对 VOCs 排放数据进行系统监测,国家整体 VOCs 排放量尚未准确取得,基本处于科学研究阶段。目前已开展的 VOCs 监测中,针对的目标化合物也仅为卤代烃和芳香烃,难以反应监测区域 VOCs污染特征和状况。


       3、监测系统和法律标准缺失导致我国 VOCs 治理发展缓慢,产业整体规模较小。由于长期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废气治理重点放在除尘、脱硫和脱硝工作上,VOCs 治理工作进展缓慢。除了一些突出的、对人体直接造成很大伤害的污染源外,大部分 VOCs 污染源尚未进行治理。外加缺乏有效监测数据的支撑,上游厂商治理缺乏约束,治理意愿普遍不强。截止2011年,我国 VOCs 治理产值仅 24-32 亿元,业内企业约 160 家,但大部分企业产值都在1000-5000 万元,产值超过 5000 万元的有 18 家,超过 10000 万元的只有 2-3 家,还有一部分小型企业产值在 1000 万元以下。


       4、VOCs 治理技术实力整体一般,技术引进推动升级换代。经过 20 多年发展,我国吸附、催化氧化等 VOCs 治理技术应用已相对成熟,但大部分企业只有其中一项或几项实用技术,缺少综合性治理能力和自主研发实力。2011 年以来,随国外沸石转轮吸附浓缩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引进推广,换热式燃烧技术等落后技术被不断取代,部分国内企业开始积极探寻沸石转轮吸附浓缩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工作。


       2012 年以来,VOCs 监测治理政策加码,产业发展营造了向好的政策环境。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对 VOCs 监控范围将一步扩大,排放标准将进一步趋严。随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及国家监测体系建立,未来几年 VOCs 治理行业将迎来黄金期,增速有望达到 50%-60%。


青岛西子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二三年 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