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TO产生氮氧化物的类型、成因和控制措施

上传日期:2025-01-09 浏览次数:392 返回列表>>

       在当今工业废气处理领域,蓄热式热氧化(RTO)被广泛应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净化处理,展现出了高效节能的显著优势。然而,RTO运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易产生氮氧化物造成二次污染。RTO内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包含热力氮、燃料氮和快速氮三种类型,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成因机理和产生温度区间,深入了解这些对于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至关重要。同时,探寻如何减少RTO运行中各类氮氧化物的产生方法,也是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接下来,将浅谈RTO中氮氧化物的相关情况。


1  热力型氮氧化物


1.1  成因机理


       热力型氮氧化物是在高温下空气中的氮气(N2)与氧气(O2)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其生成机理由捷里道维奇于1964年提出,是氧原子撞击氮分子发生链式反应的结果,整个反应的速度正比于氧原子的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氧原子浓度增大,总的反应速度增大,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提高其转化率。


1.2  产生温度区间


       一般当燃烧温度达到1500℃以上时,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量才会显著增加,并且其生成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温度越高,生成速率越快、生成量越大。在RTO设备中,如果存在局部高温区,如燃烧器火焰周围等,温度可能超过1500℃,甚至达到2000℃以上,就会产生大量的热力型氮氧化物。


2  燃料型氮氧化物


2.1  成因机理


       燃料型氮氧化物是由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热分解,然后进一步氧化而成。燃料中的氮原子与各种碳氢化合物结合成氮的环状化合物或链状化合物,这些含氮化合物的键能比空气中氮分子的键能小得多,在燃烧时更容易分解出氮原子,进而与氧结合生成氮氧化物。


2.2  产生温度区间


       燃料型氮氧化物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生成,通常在600~800℃时,燃料中的氮化合物就会开始热分解并生成燃料型氮氧化物。在RTO燃烧过程中,当处理含氮的有机废气时,在燃烧的初始阶段和原料加热过程中,就可能产生燃料型氮氧化物。


3  快速型氮氧化物


3.1  成因机理


       快速型氮氧化物由空气中的氮气与燃料挥发物中碳氢化合物高温分解生成的CH·自由基等反应产生。首先CH·自由基和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H等中间产物,然后这些中间产物再与火焰中形成的O·、OH·等基团反应,以极快的速度生成氮氧化物。


3.2  产生温度区间


       快速型氮氧化物主要在火焰温度峰值区产生,其生成与温度的关系不大,而是与燃料的过浓燃烧情况以及火焰中碳氢化合物的裂解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在复燃的情况下发生,即碳氢化合物较多、氧浓度相对较低时,容易生成快速型氮氧化物。


4  控制氮氧化物产生的措施


4.1  控制热力型氮氧化物产生的措施


       (1)降低燃烧温度:避免局部高温,可通过优化燃烧器设计、调整燃烧参数等方式,使燃烧过程更加均匀,减少高温区的出现。


       (2)降低氧气浓度:在保证燃烧效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如采用低氧燃烧技术等,可抑制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3)缩短在高温区内的停留时间:合理设计燃烧器和炉膛结构,控制气体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4.2  控制燃料型氮氧化物产生的措施


       (1)优化燃料选择:使用低氮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其含氮量相对较低,可从源头上减少燃料型氮氧化物的产生。


       (2)控制燃烧条件:调整燃烧过程中的空气系数,使燃烧在接近理论空气量的条件下进行,避免氧气过量导致氮氧化物生成量增加。同时,优化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3)燃料预处理:对含氮量较高的燃料进行预处理,如通过加氢、脱氮等工艺,降低燃料中的氮含量,从而减少燃料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4.3  控制快速型氮氧化物产生的措施


       (1)优化燃烧工况:避免燃料过浓燃烧,保证燃烧过程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中间产物HCN、NH等的生成,从而降低快速型氮氧化物的产生量。


       (2)调整燃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燃料,其挥发分含量和组成等因素会影响快速型氮氧化物的生成,通过调整燃料的配比或使用添加剂等方式,优化燃料特性,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青岛西子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二五年 一月